10月18日—20日,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主办,鲁东大学承办的“2024年全国高校‘外语+行业’学科交叉融合‘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班”圆满举办。来自80所高校的240余名参训教师齐聚烟台,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共话新时代人才培养新路径。 本期培训班以“外语+人工智能”为主题,邀请具有多年外语教学经验的高校专家以及人工智能行业领域的知名企业专家主讲,采取线上数字课程学习与线下面授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围绕行业趋势与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提升、校企育人等模块,通过专家授课、工作坊实践、案例点评等方式,全方位助力参研教师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升级教学工具应用技能。
参训教师合影
开幕致辞:携手迈向外语教育新征程
鲁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向平
鲁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向平教授代表会议承办方致辞,并向与会专家学者与参训教师表示欢迎。向教授谈到,“完善推动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显著特质。近年来,鲁东大学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通、服务国家战略、引领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特色,外国语言文学等5个学科入选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榜单。本次培训的开展,将为参训教师创建一个教学相长、携手并进的宝贵平台,从而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外研社国际人才发展中心总经理冯涛
外研社国际人才发展中心总经理冯涛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教育的面貌,外语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把握这一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数字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当下与未来的发展。她强调,外语学科必须关注与融合AI,以满足国家战略、外语学科转型与学生发展的需要。外研社通过建立集人才培养、人才测评、人才对接为一体的AI特色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助力高校教师实现“外语+AI”的升级。在教材出版、专业课程共建、评价体系创新、教学支持以及双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外研社均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服务。希望每位教师都能成为AI时代的先行者,共同开启外语教育新篇章,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前沿趋势解读与行业洞察分享
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佐文
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佐文教授就“语言智能和新质外语人才培养”为题进行了深入讲解,他强调了语言智能为外语学科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分享了他对语言智能背景下新质外语人才内涵的理解,新质外语人才应当具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人机协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语言智能素养,并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技术融合、师资培养等方面阐释了培养新质外语人才的具体路径。最后,李教授呼吁加强语言智能学科建设,培养能够适应智能时代的高端复合型外语人才,推动外语教育的创新发展。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国际商务谈判专委会副理事长、人工智能谈判研究院院长董中奇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国际商务谈判专委会副理事长、人工智能谈判研究院院长董中奇围绕“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能力要求”为主题展开讲座,基于其行业经验,他指出“教育行业是信创、人工智能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布局的重点行业之一”。随后,他以国际商务谈判为例,具体阐释该领域的人才需求: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深厚的全球视野、以及能够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精准决策和策略制定,并呼吁外语教育与产业界合作,通过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数字化转型和AI技术的发展。 AIGC赋能外语教学实践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孔蕾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孔蕾教授深入讲解了AIGC技术如何助力外语教学范式转型,并赋能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孔教授强调了AI时代外语课堂的新特点,包括“教师+学生+AI”的三者互动,以及生成性、开放性和沉浸性的学习环境。她提出,AI时代的外语教学要求师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对AI生成知识的辨别筛选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和对AI的驾驭能力。孔教授通过工作坊实操演练,向在场教师们展示了如何高效利用AIGC工具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具体的提示语写法、教学内容生成、以及学生作品评价等环节,为AI时代的外语教学带来了新思路。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讲师赵欣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讲师赵欣老师分享了“加减乘析:AIGC赋能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赵老师通过AI技术,创新了英语课堂的“听”与“聊”教学活动设计。例如,在“听材料”环节,利用AI工具转写听力音视频,智能生成提纲和全文,解决了传统课堂难以个性化和高效处理听力材料的问题。在“听学生”阶段,通过AI记录和分析小组对话、实时转写,通过过程记录与可视化展现,解决传统教学中点评效果不佳等问题。在“听教师”环节,讲解了如何通过AI工具进行课堂实录,智能总结课堂内容,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北京外国语大学专用英语学院副教授苏乐舟
北京外国语大学专用英语学院副教授苏乐舟老师分享了关于AIGC雅思写作教学的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学生雅思写作能力方面的创新应用。苏老师通过AI设计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精准定位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展示了AI如何在分析范文结构、设计练习、精细化修改学生作文以及定制范文中发挥作用,为教师们提供了创新而实用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实践,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也为学生带来了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科研提升与校企育人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秦洪武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秦洪武教授深入剖析了AIGC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他指出,AIGC时代的外语教育正转向围绕智能体的动态互动范式,这要求教师需具备激活AI潜力的能力,包括了解AI的基本原理、编写有效的AI提示、调用不同模式的语言模型,以及构建优质的数据集。秦教授还探讨了AI在教学反馈机制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写作、翻译和情景对话等输出类场景中,AIGC智能体如何助力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郑春萍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郑春萍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育的前沿研究理论,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知识图谱、计算机视觉、自动语音识别和智能机器人等研究方向。郑教授通过智能机器人和自动语音识别等技术,开展了一系列技术赋能的教学实践。这些实践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收集的大量数据,又为科研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郑教授的案例分析,为高校教师提供了教研相长的新思路,为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外研社国际人才发展中心产教融合部主任王兰
外研社国际人才发展中心产教融合部王兰主任就“外语+人工智能”产教融合解决方案进行介绍,外研社通过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出一系列产教融合服务项目,旨在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打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壁垒。 学以致用提升教学实效,成果设计与交流互鉴
学以致用,知行并进。参训教师以小组为单位,通过AIGC开展外语课程教学设计。北京林业大学许朝晗老师、济南大学王勇老师、哈尔滨理工大学刘颖老师、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闫彦老师、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李艳老师、青岛滨海学院王莲莲老师、齐齐哈尔医学院关晶晶老师、上海电力大学武小莉老师、燕京理工学院徐鑫老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罗鹏老师、遵义医科大学医学与科技学院熊邱怡兰老师、鲁东大学宋继纯老师、鲁东大学魏晓芹老师分别代表小组展示了讨论成果,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郑春萍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讲师赵欣老师高度肯定了各小组的成果,同时给予了针对性点评和指导性建议,为参训教师以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提供了很多启发。 小组汇报与优秀组长、优秀学员表彰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对外语学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培训的举办对于高校教师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进外语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全国高校‘外语+行业’学科交叉融合‘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班”还将继续结合国家战略发展及人才培养需求,不断举办更多行业与外语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期待与更多高校教师携手,共创高等外语教育发展新未来!